小间距LED电子屏幕使用哪种芯片
发布于 2022-11-05 13:44 阅读()
与其他显示技术相比,它具有自发光、出色的颜色恢复、高刷新率、节能和易于维护的优点。
高亮度和拼接能力的结合实现了超大尺寸,这是过去二十年来LED屏幕快速增长的决定性因素。
迄今为止,还没有任何其他技术能与hypervault显示器相媲美。
然而,在过去,LED电子屏幕也有其缺点,例如封装珠之间的大空间,导致低分辨率,不适合室内和近距离观看。
为了提高分辨率,有必要减小灯珠之间的间距,但灯珠的尺寸虽然可以提高整个屏幕的分辨率,但成本会迅速上升,成本过高影响小间距LED电子屏幕的大规模商业应用。
近年来,在芯片制造商和封装制造商、IC电路制造商和屏幕制造商的努力下,单封装器件的成本越来越低,器件越来越小,间距越来越小和分辨率越来越高,这使得小间距LED电子屏幕在室内大屏幕显示中的优势越来越明显。
目前,小间距LED电子显示屏主要应用于体育场馆、舞台背景、市政工程等领域,并在交通、广播、军事等领域不断拓展市场。
可以预测,在未来几年,小间距LED电子屏幕将继续扩大市场份额,并占据DLP背投市场空间。
根据光大证券研究所的数据,到2020年,DLP背投的更换率将达到70~80%。
从事蓝色和绿色制造业,从事产品开发工作多年。
本文从产品设计和工艺技术的角度,讨论了小间距LED电子屏开发对蓝绿色LED芯片的要求,以及芯片端可能采取的解决方案。
LED芯片作为LED电子显示屏的核心,在小间距工艺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小间距LED电子屏目前的成就和未来的发展有赖于芯片方的不懈努力。
一方面,室内电子屏幕的点间距从早期的P4逐渐减小到现在仍在开发中。
相应地,灯珠的尺寸已经从3535和2121减小到1010。一些制造商已经开发了0808和0606尺寸,甚至一些制造商正在开发0404尺寸。
众所周知,封装灯珠的尺寸减小,芯片的尺寸必须减小。
目前,市场上常见的蓝绿色小间距LED电子屏芯片表面积约为30mil2,部分芯片厂已批量生产25mil2,甚至20mil2芯片。
另一方面,芯片表面积变小,单核的亮度降低,影响显示质量的一系列问题变得突出。
相反,室内屏幕需求的困难不是亮度,而是灰度。
目前,室内大间距显示屏的亮度需要约求是1500cd/m2-2000cd/m2,小间距LED电子显示屏的亮度一般为600CD/m2~800CD/m2左右,适合长期关注的显示屏的最佳亮度约为100CD/m2~300CD/m2。
目前,小间距LED电子显示屏的难点之一是“低亮度、低灰度”。
为实现“低光高灰”,当前封装侧采用黑括号方案。
因为黑色支架对芯片的反射很弱,所以芯片需要有足够的亮度。
相反,当间距变小时,诸如余辉的问题,第一次扫描趋于暗,低光趋于红,低灰度不均匀。
目前,封装端和IC控制端已经努力缓解余辉、第一扫描变暗和低灰度变红的问题,并且通过逐点校正技术也缓解了低灰度级的亮度均匀性问题。
但芯片方面,问题的根源之一,需要更多的努力。
具体而言,小电流的亮度均匀性更好,寄生电容的一致性更好。
当前的行业标准是允许LED死光率为1/10000,这显然不适用于小间距LED电子屏幕。
由于像素的高密度和近距离,这种效果是不可接受的,因为10000个像素中有一个死光。
未来,死灯率应控制在10万分之一甚至100万分之一,以满足长期使用的需求。
一般而言,小间距LED电子屏的发展对芯片段求是提出了要求:尺寸减小、相对亮度提高、小电流下亮度一致性、寄生电容一致性、高可靠性。
从表面上看,布局设计的问题似乎可以通过根据需要设计更小的布局来解决。
但芯片尺寸能无限缩小吗?答案是否定的。
有几个原因限制了芯片尺寸减小的程度:
在封装过程中,两个因素限制了芯片尺寸的减小。
切屑短边的尺寸必须大于吸嘴的内径。
首先,芯片的电极必须足够大,否则无法保证焊丝的可靠性。业内报道的最小电极直径为45um。其次,电极之间的间距必须足够大,否则两条焊接线将不可避免地相互干扰。
除了对封装端、电极尺寸和电极间距的上述限制之外,电极和台面之间的距离、沟道的宽度以及不同层的边界间距也有其限制。芯片的当前特性、SD处理能力和光刻的处理能力决定了特定的限制。
通常,P电极和芯片边缘之间的最小距离限制在14μm以上。
SD芯片+机械芯片工艺有限制,芯片尺寸太小可能无法芯片。
随着晶片的直径从2英寸增加到4英寸,或者将来增加到6英寸,切片芯片的难度增加,这意味着可以处理的芯片的尺寸增加。
以4英寸芯片为例,如果芯片的短边长度小于90μm且纵横比大于:1,则产量损失将显著增加。
基于上述原因,作者大胆预测,芯片尺寸缩小到17mil2后,芯片设计和处理能力将接近极限,除非芯片技术方案有重大突破,否则基本上没有缩小的空间。
芯片工厂可以通过外延程序优化来改善内部量子效应,通过调整芯片结构来改善外部量子效应。
然而,一方面,芯片的尺寸必然会导致发光面积的减小,芯片亮度降低。
另一方面,点间距减小,对单芯片亮度的要求降低。
两者之间存在互补关系,但应该有一条底线。
目前,为了降低成本,芯片侧主要对结构进行减法运算,通常要付出亮度降低的代价。因此,如何平衡和选择是运营商应注意的问题。
所谓的小电流相对于传统的室内和室外芯片试验电流。
如下图所示,芯片的I-V曲线表明,传统的室内和室外芯片工作在线性工作区域,电流较大。
然而,小间距LED芯片需要在接近零点的非线性工作区域中工作,因此电流很小。
在非线性工作区,LED芯片受半导体开关阈值的影响,芯片之间的差异更为明显。
通过分析大量芯片的亮度和波长的离散性,很容易看出,非线性工作区域的离散性远大于线性工作区域。
解决该问题的第一种方法是优化外延方向以减小线性工作面积的下限;其次,优化芯片分割以区分具有不同特征的芯片。
目前,还没有条件直接测量芯片的电容特性。
电容特性与常规测量项目之间的关系不明确,有求职者需要总结。
芯片优化的方向是外延调整和电气分类细化,但成本非常高,不推荐。
芯片可靠性可以用芯片封装和老化的参数来描述。
然而,一般而言,LED片上电子屏幕的可靠性因素主要是ESD和IR。
根据IC行业报告,超过50%的芯片故障与ESD有关。
然而,在相同外延芯片和相同芯片结构的情况下,较小的芯片尺寸将不可避免地削弱ESD能力。
这与电流密度和芯片电容特性直接相关,并且不能抵抗。
IR是指反向泄漏,通常在芯片反向电流值的固定反向电压下测量。
为了提高ESD性能和红外性能,必须对外延结构和芯片结构进行更多的优化。
在芯片重新分类过程中,严格的重新分类标准可以有效消除ESD和IR性能较弱的芯片,从而提高屏幕后芯片的可靠性。
总之,作者分析了随着小间距LED电子屏的发展,LED芯片侧面临的一系列挑战,并逐一给出了改进方案或方向。
应该说,目前LED电子显示屏芯片的优化还有很大的空间。
如何提高,还要为失业者发挥聪明才智,不断努力。
以上内容是找天空广告小编为您精心组织的详细介绍,希望能给您带来帮助。
相关阅读
-
田小喵吖小红书...
¥552元自营
-
林达浪小红书...
¥552元自营
-
有妈妈育儿小红书...
¥552元自营
-
魔都小贝小红书...
¥552元自营
-
伍零又伍零小红书...
¥552元自营
-
鱼挽挽小红书...
¥552元自营
-
冰淇淋味面筋小红书...
¥552元自营
-
奶油小红书...
¥552元自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