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粽子
发布于 2023-10-29 15:34 阅读()
端午节粽子
端午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之一,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人们会有各种习俗,如赛龙舟、挂菖蒲、佩香囊等,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包粽子、吃粽子。粽子是一种由粽叶包裹糯米和馅料,经过蒸煮而成的食品,是端午节的象征和必备品。那么,端午节为什么要吃粽子呢?粽子有什么寓意和故事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端午节吃粽子的由来
关于端午节吃粽子的由来,有很多说法,其中最流行的一个说法是为了纪念屈原。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的大诗人和政治家,他忠心爱国,却遭到贵族的排挤和诬陷,被赶出都城。他流亡四方,写下了许多不朽的诗篇,如《离骚》、《天问》、《九歌》等。公元前278年,他得知自己的祖国被秦军攻破,悲痛欲绝,投江自尽。他死后,楚国百姓非常悲伤,纷纷划船到江中寻找他的遗体,但都没有找到。为了防止鱼虾吃掉他的身体,人们就用糯米做成粽子投入江中喂鱼,还用艾草和菖蒲编成绳子系在船上或戴在身上,以驱除恶魔。后来,这些习俗就逐渐演变成了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挂艾草等活动。
当然,这只是一个传说,并不一定是事实。根据专家考证,粽子只不过是民间普通食品,最初吃粽子也不固定在端午节。《说文解字》中将“粽”解释为“芦叶裹米也”,说明早在汉代就有了粽子这种食物。《风土记》中提到“角黍”,即用菰叶包黍米成角形的食品。晋代时,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唐代时,粽子用米已“白莹如玉”,形状出现锥形、菱形。宋代时,已有“蜜饯粽”,即果品入粽。明清两代时,粽子成了吉祥食品。至今,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中国百姓家家户户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
说端午节吃粽子是祭屈原,是后人附会而形成的说法,只是反映民众对屈原的敬仰和怀念而已。
端午节吃粽子的寓意
除了纪念屈原之外,端午节吃粽子还有其他一些寓意和象征意义:
1.除瘟驱邪、求吉祥:最初粽子是作为祭祖及神灵的贡品。古人认为端午节是一个阳气最盛的日子,也是一个邪气最盛的日子,所以要用粽子等物品来祈求平安和福运。
2.祈求丰收、祝福家庭:粽子的主要原料是稻米,稻米是农民的主要粮食,吃粽子是一种对农业生产的祝愿和感恩。粽子的形状也有三角形、四角形、长方形等,寓意家庭团结和谐,事事顺遂。
3.表达爱情、增进友谊:粽子的馅料有甜的、咸的、鲜的等,寓意甜蜜、美好、幸福。粽子还可以作为礼物赠送给亲朋好友,表达心意和情感,增进感情和友谊。
4.求取功名、光宗耀祖:古代科举在秋天,因此在端午节时,想考取功名中第的人吃粽子寓意高中。粽和宗音近,因此端午节吃粽子寓意取“光宗耀祖”。
端午节吃粽子的注意事项
虽然粽子是一种美味佳肴,但是也要注意适量适宜,不要过量过度。以下是一些吃粽子的注意事项:
1.粽子一定趁热吃。粽子的主料是糯米,支链淀粉含量高。糯米加热后,支链淀粉会糊化,有利于被消化酶分解,更易消化;而一旦冷却,淀粉会老化回生,分子间凝固加强,不容易被消化。
2.粽子不宜多食。粽子多用糯米制成,黏牙和不易消化,如果吃的太多,容易引起腹胀。因此正常人每次也要少吃一点,食粽的同时可搭配蔬菜、水果,以帮助肠胃蠕动,避免消化不良。
3.空腹不宜吃粽子。如空腹吃粽子,糯米就会在胃里停留很长的时间,刺激胃酸分泌,可能导致有慢性胃炎、食道炎的患者旧病复发。
4.不宜食用刚从冰箱里拿出来的粽子。有些人喜欢把粽子放冰箱后冰一段时间再吃,这样的粽子又硬又冷,对有胃病的人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所以最好取出来后,充分加热变软后再吃。
5.吃粽子时不宜喝冷饮。
更多资源选择
-
田小喵吖小红书...
¥552元自营
-
林达浪小红书...
¥552元自营
-
有妈妈育儿小红书...
¥552元自营
-
魔都小贝小红书...
¥552元自营
-
伍零又伍零小红书...
¥552元自营
-
鱼挽挽小红书...
¥552元自营
-
冰淇淋味面筋小红书...
¥552元自营
-
奶油小红书...
¥552元自营